【簡介:】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南昌航空大學黎微》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本文目錄一覽:
1、抗疫期間,你遇到過哪些暖心的行為?
2、楊建國的人物經(jīng)歷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南昌航空大學黎微》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抗疫期間,你遇到過哪些暖心的行為?
暖心的故事時常有,在大街小巷,2021年暑假我也參加了防疫志愿者,能感受到,對于能在這個危機時候站出來的人,心中都有一份愛。
1. 醫(yī)生、護士首當其沖,戰(zhàn)斗在各個城市的一線,公務員等做起了防控把關的“保安”。面對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浩劫,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共同抗擊著病毒的蔓延。在抗擊病毒的一線,許許多多的人倒下了,在那里每天都發(fā)生著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許許多多的英雄事跡也隨之被報道出來,溫暖著我們大家的心,我們銘記在心中。他們?yōu)榱藝遥瑸榱巳嗣裆釛壛俗约喊卜€(wěn)的生活只為更好地服務人民,更迅速地打擊疫情。
他們就像是愛的天使一樣無時無刻沖在一線,以便于有時候工作忙累到不休息24小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
2.疫情期間,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賣小哥,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為居家隔離的人們傳遞溫暖。他們頂著寒風,雙手凍得發(fā)紫,披星戴月地趕路,以便辛苦一天的人們能吃上熱飯。遠遠看去好似一道光。正因為有他們的存在,讓這個世界多了一份溫度,一絲溫暖。
已經(jīng)防護人人有責對于外賣小哥來說疫情期間也是很艱難的,小區(qū)管控,送不到客戶手中的一份餐食都會影響到對于他們的評價,同時不管在下雨天還是什么天氣都有他們的身影,忙碌與責任,防護與措施都很到位,在艱難時期還需要依靠外賣小哥等騎手為我們送去的溫暖
3.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的逆勢精神展現(xiàn)“中國力量”。新冠病毒,侵襲武漢!緊急時刻,中國僅僅用了十天十夜的時間,就完成了武漢火神山醫(yī)院這樣一項偉大的工程,將工匠精神發(fā)揮到了極致,令人肅然起敬。
有人說,中國是“基建狂魔”,只有我們想不到,沒有您們做不到。疫情防控是一場不能懈怠的“陣地戰(zhàn)”、全面出擊的“攻堅戰(zhàn)”、嚴防死守的“保衛(wèi)戰(zhàn)”,只有與時間賽跑、與疫情抗爭,以“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的緊迫感在分秒必爭、奮戰(zhàn)到底的沖刺中不畏險阻、逆勢出擊,才能挺起民族的脊梁,展現(xiàn)“中國力量”。
楊建國的人物經(jīng)歷
1993年9月至1997年7月在南昌航空工業(yè)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焊接專業(yè)學習。1997年7月畢業(yè),并獲得工學學士學位。導師: 柯黎明 教授,主攻方向:脈沖TIG焊接溫度場的數(shù)值模擬。
1997年9月至2003年7月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習。1999年7月獲得工學碩士學位。導師:邵德春教授,主攻方向:高錳鋼轍叉與高碳鋼鋼軌的焊接。
1999年3月獲得碩博連讀資格,1999年9月入學開始攻讀博士學位,2003年7月博士畢業(yè)。導師:方洪淵教授,主攻方向:復合釬料釬焊的AL2O3陶瓷微觀組織及殘余應力研究。
2002年12月留校,同時評為講師。
2005年6月,副教授。
2006年6月,碩士生導師。
2006年11月-2009年10月, 沈陽黎明航發(fā)集團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主要從事航空發(fā)動機整體葉盤焊接工藝數(shù)值模擬優(yōu)化研究。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 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合作導師Harry Bhadeshia。主要從事超級貝氏體鋼的焊接性研究。
2011年6月-2012年8月,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焊接技術與工程系工作,副主任。
2012年8月—今,浙江工業(yè)大學機械學院工作,副教授。
主要負責完成了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復合釬料對緩解陶瓷與金屬接頭殘余應力機理的研究》(項目號:50075019), 主持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釬焊過程中潤濕鋪展與溶解擴散的歸一化理論研究》(50704015)。參加了國防“十五”“十一五”預研項目,參與中俄政府間合作項目,以及多項橫向課題。發(fā)表了100篇余期刊學術論文。并申報多項國家發(fā)明專利。
《焊接學報》、《焊接》、《材料科學與工藝》、《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燕山大學學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英文版)、《China Welding》、《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等多家雜志在焊接結(jié)構(gòu)力學、焊接數(shù)值模擬仿真方向的審稿人。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分會第九屆焊接生產(chǎn)制造與質(zhì)量保證專業(yè)委員會委員(2011-2015);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焊接分會第九屆計算機輔助焊接工程專業(yè)委員會委員(2011-201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黎明教授出生年月
黎明,1965 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測試工程系工學博士。2005 年1月始任南昌航空大學副校長,1985年于上海交通大學獲學士學位,1995年-1997年和1999年-2000年香港城市大學訪問學者。現(xiàn)擔任全國高校測試技術學會常務理事、江西省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江西省測試計量技術學會副理事長。曾榮獲全國優(yōu)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智能、圖象處理與模式識別。在國內(nèi)外已發(fā)表學術論文10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并主持完成了3項省部級科研課題,主持完成了多項國防科學研究項目,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希望能夠幫到您!
關于《南昌航空大學黎微》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