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有白燁、 賀紹俊 、 孟繁華、 陳曉明、 張頤武等1.白燁 (1952~)筆名文波,曉白,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 。漢族,陜西黃陵人。畢業(yè)于陜西師大中文系,曾留校任教;后調(diào)
有白燁、 賀紹俊 、 孟繁華、 陳曉明、 張頤武等
1.白燁 (1952~)筆名文波,曉白,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 。漢族,陜西黃陵人。畢業(yè)于陜西師大中文系,曾留校任教;后調(diào)至中國社會科學院下屬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調(diào)至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曾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文學室副主任、主任、總編輯助理,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文學年鑒》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兼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文學理論學會理事。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
代表作:《文學觀念的新變》、《文學新潮與文學新人》、《批評的風采》、《文學 爭20年》等。主要編輯成果有:《世界散文隨筆精品文庫》(8卷本)(主持策劃)、《臺灣散文名家名品叢編》(主持策劃)(5卷本);(楊絳作品集)(協(xié)助策劃)、《張中行文集》(協(xié)助策劃)、《順生論》(協(xié)助策劃)。
2.賀紹俊,男,1951年9月16日出生于湖南長沙。1983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F(xiàn)為沈陽師范大學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所副所長,教授。曾任文藝報社常務副總編輯、小說選刊雜志社主編。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賀紹俊曾先后出版有《文學批評學》、《文學中的性愛描寫》、《魯迅與讀書》等著作多部;撰寫理論評論文章近百萬字,分別在《文學評論》、《文藝理論與研究》、《當代作家評論》等全國性刊物上。編輯有《知青小說》,這是全國第一本知青小說集,從學術(shù)角度總結(jié)了知青小說。
3.孟繁華,中國常用名,常見于漢族人。著名的有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山東鄒城人,現(xiàn)為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所所長。此外還有首都師范大學校長助理孟繁華。孟繁華《文學革命終結(jié)之后——新世紀文學論稿》榮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理論評論獎
4.陳曉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人,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和后現(xiàn)代文學理論批評等。著有專著二十多部,發(fā)表論文評論近四百篇。主要著作有:《無邊的挑戰(zhàn)——中國先鋒文學的后現(xiàn)代性》(1993,2004修訂版),《解構(gòu)的蹤跡:歷史、話語與主體》(1994)、《不死的純文學》(2007),《德里達的底線——解構(gòu)的要義與新人文學的到來》(2009)、《中國當代文學主潮》(2009,2012修訂版)、《守望剩余的文學性》(2013)等。
曾獲“華語傳媒文學大獎 ”2002年度評論家獎,2007年度魯迅文學獎理論評論獎,2014年獲騰訊首屆文學大獎年度批評家獎等獎項?!吨袊敶膶W主潮》獲2010年度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德里達的底線》2011年獲第北京大學十一屆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獲2012年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人文社會科學)。
兼任民盟中央委員,北京政協(xié)委員,民盟中央文化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吨腥A英才》雜志稱其為“領軍后現(xiàn)代”
5.張頤武,浙江溫州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民進會員,北京市人大代表。著名評論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生活方式研究院聯(lián)席院長 。
研究領域包括大眾文化與傳媒、文化理論、80年代以來中國文學和電影。張頤武專注于對全球化和市場化激變中的中國大眾文化和文學的研究,并對處于轉(zhuǎn)型時期的中國當代文化作出了豐富而重要的闡述。主要理論專著有《在邊緣處追索》、《從現(xiàn)代性到后現(xiàn)代性》、《新新中國的形象》、《全球化與中國電影的轉(zhuǎn)型》等;大眾閱讀出版物有《思想的蹤跡》、《一個人的閱讀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