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美國二戰(zhàn)沒有用原子彈轟炸東京,是因為美國早在研發(fā)出原子彈之前,就把東京幾乎炸為平地了,造成的損失毫不亞于廣島、長崎的原子彈襲擊。
美國曾對東京進行過多次轟炸,其中最著名
美國二戰(zhàn)沒有用原子彈轟炸東京,是因為美國早在研發(fā)出原子彈之前,就把東京幾乎炸為平地了,造成的損失毫不亞于廣島、長崎的原子彈襲擊。
美國曾對東京進行過多次轟炸,其中最著名的是杜立特空襲和李梅東京大轟炸這兩次,總的來說,美國空襲東京的人員損失并不大,比起東京被摧毀為廢墟的戰(zhàn)果來看,這根本不算什么。
圖為奔向東京的B-29轟炸機群。
圖為美國轟炸機群飛越日本富士山。
先看看第一次,也就是發(fā)生在1942年4月的杜立特空襲。1941年12月,日本對美國挑起了戰(zhàn)爭,他們派遣艦隊遠程奔襲了位于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讓太平洋艦隊的戰(zhàn)列艦主力幾乎完全損失殆盡。珍珠港襲擊后,美日開戰(zhàn),整個美國陷入了對日本的仇恨當中,但是有關日本在太平洋上航母戰(zhàn)力占優(yōu)的說法甚囂塵上,為了提振士氣,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下達了空襲日本首都東京的命名。
圖為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
從1942年1月開始,美國就開始積極策劃如何空襲東京,這完全是一種政治決策,畢竟當時的美軍很難從實際上實現(xiàn)對東京的威脅。考慮到當時美軍在日本周邊沒有近距離的空軍基地,美國考慮的是使用航母實施空襲,可是當時的艦載機航程都很短,需要接近到100公里左右才能空襲,危險系數(shù)太大,必須要使用B-25轟炸機實施空襲,美國打算在距離日本本土880公里處在航母上起飛轟炸機,然后空襲結束后降落在中國,然后遣返美國。
執(zhí)行這一任務的航母被確定為大黃蜂號,4月18日,大黃蜂號航母開始執(zhí)行空襲任務,不過由于日本臨時擴大了在海洋上的警戒范圍,而當時的美國海軍在兵力上處于劣勢,于是大黃蜂號選擇在距離日本本土1300多公里的海面就放飛轟炸機。二戰(zhàn)時期的轟炸機航程很短,B-25轟炸機只能是有去無回。其實除了航程因素,也因為大黃蜂號航母根本不能降落B-25轟炸機,所以只能讓轟炸機降落在中國。
圖為大黃蜂號攜帶的B-25轟炸機。
執(zhí)行這一轟炸任務的75名飛行員中,有1人被日軍殺害、6人被日軍俘虜,4人降落在新四軍控制區(qū),后被送到重慶,還有2名飛行員遇難。執(zhí)行此次空襲任務取得的成果并不明顯,東京受損也不大,但是美國通過空襲給日本提了一個醒:你們也不安全,炸彈也會落在你們頭上。這種提振士氣的作用在當時還是很顯著的,美軍士氣大振,一鼓作氣取得了中途島大捷,逆轉了戰(zhàn)局。
圖為遭到空襲后的日本東京。
1944年6月開始,美國開始對日本執(zhí)行戰(zhàn)略轟炸,因為當時美國研發(fā)出來一種全新的轟炸機,也就是戰(zhàn)略轟炸機的先河:B-29轟炸機。B-29的最大特點就是載彈量大、航程遠,他的作戰(zhàn)半徑達到了驚人的2400公里,飛行高度在1萬米以上,而且載彈量有9噸,他是世界上第一種夠得上戰(zhàn)略級別的轟炸機,而且日本等國的地面炮火根本無法威脅到他,就連戰(zhàn)斗機都無法飛到這個高度作戰(zhàn),因此他們可以安然無恙的執(zhí)行高空轟炸。
1944年6月,美國派出47架B-29轟炸機從我國的成都機場起飛,對日本九州進行了空襲。此后,美軍開始對東京進行空襲,但是由于當時日本的地面防空火力還比較完善,B-29轟炸機只能從1萬米高空進行轟炸,命中率很低,只有10%。不過這一情況從美國攻占馬里亞納群島后出現(xiàn)改變,美國開始組織大規(guī)模的低空燃燒彈轟炸。
針對東京的燃燒彈轟炸機由李梅主導,這些轟炸行動造成的可怕?lián)p害更甚于原子彈攻擊,幾乎把日本首都東京化為廢墟。1945年2月23日,美國首先開始了持續(xù)2天的燃燒彈空襲,當天晚上就出動了174架B-29轟炸機,在夜間,日本的防空系統(tǒng)沒有發(fā)揮太大作用,為了提高轟炸機的投彈精度,先由兩架技術高超的轟炸機低空進入東京,他們相互交叉飛行,在地面投擲燃燒彈,形成一個巨大的“十”字標示,然后后續(xù)的轟炸機再以此為東京的坐標,精準投擲凝固汽油燃燒彈。
這種燃燒彈一旦燃燒無法熄滅,即便是投擲到水中也會一直燃燒,一旦接觸到這樣的燃燒彈,將會非常痛苦。當天,東京甚至因為劇烈的燃燒出現(xiàn)了空氣稀缺,很多人都窒息而亡,有些人跳到湖中,可是湖水也因為燃燒而沸騰,劇烈的蒸發(fā)甚至把幾條河流都干涸了。此次轟炸,造成東京2.5平方公里內的一切物體都被燒為灰燼。
1945年3月9日-10日,美軍開始了第二次對東京的燃燒彈轟炸,這次轟炸出動了300多架轟炸機,規(guī)模更大,他們對東京進行了2個小時的凝固攻擊,此次打擊更為猛烈,東京40平方公里的市區(qū)被燒毀。此次空襲,美軍投擲了2000多噸凝固,東京有10多萬人喪生,100多萬人無家可歸,美軍僅僅有9架飛機被擊落,5架飛機迫降在日本附近海面,人員損失不大。
圖為遭到轟炸后的東京。
1945年5月26日,美軍又開始了第三次對東京的燃燒彈攻擊,這次他們出動的轟炸機超過了470架,規(guī)模一次比一次更大,這一次造成了1萬多人喪生,20多萬棟建筑被毀。每隔一月一次的凝固攻擊,讓東京完全化為灰燼,這也是后來為什么不向東京投擲原子彈的重要原因,因為東京已經基本被毀了。
總結來看,美軍對日本的空襲,尤其是對東京的空襲,造成日本巨大的損失,但是美軍前后僅有數(shù)百人因為空襲喪生,損失相比起日本的城市毀滅來看,并不算嚴重,在二戰(zhàn)動輒數(shù)萬人傷亡的戰(zhàn)役面前,美軍轟炸日本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小了,取得的戰(zhàn)績,也實在是太大了。
參加的有80名美軍,活著回來的有74人,陣亡3人,被俘虜、槍斃的有3人。對美國來說損失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