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國航委培飛行員》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本文目錄一覽:
1、空姐培訓都有什么內容
2、空姐的課程主要學些什么?
3、空姐具體培訓什么?
4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國航委培飛行員》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 1、空姐培訓都有什么內容
- 2、空姐的課程主要學些什么?
- 3、空姐具體培訓什么?
- 4、請介紹點空姐培訓的內容
空姐培訓都有什么內容
初試涉及的課程是形體訓練,像站姿、走姿、微笑、化妝、定妝等等,復試和終審的內容是面試技巧、英語口語、模擬面試、試裝等方面。
空姐的課程主要學些什么?
語言課程:民航專業(yè)英語、口語語言強化、普通話強化訓練等,也可以選修一些小語種,如韓語、日語等。有些空姐學校會專門開設一些針對小語種國家的空乘專業(yè)課程。
專業(yè)理論課程:民航基礎知識、民航概論、民航航空法、航空職業(yè)思想道德教育、空乘職業(yè)形象、空乘面試技巧、民航運輸地理、民航企業(yè)管理、民航市場營銷、航空服務語言藝術、航空服務心理、民航乘務員基礎教程等。
專業(yè)技能實訓課程:民航服務面試指南、空乘面試心里指導、求職技能訓練與指導(模擬面試)、客艙服務教學、民航安全與應急處理、應急處理教學、緊急安全救護教學等。本課程中很多都是在實訓基地模擬機艙上進行。
特色精品課程:形體塑造、航空商務禮儀、社交禮儀、化妝、體能、客艙服務、安檢實訓、急救、茶藝、等。
這些課程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內在修養(yǎng),同時學生在學習這些課程時,可以考取相應的證書,這對將來的就業(yè)也會有所幫助。
空姐具體培訓什么?
新乘務員,必須要經過乘務培訓中心的專業(yè)培訓,經考核后才能到工作崗位上進行實際工作。
新乘務員培訓的科目很多,首先要學習機型設備、機上應急、航線氣象、商務運輸、宗教外事等,還要學習機上服務,包括禮儀、供餐、供酒、特殊旅客服務等。
另外,乘務員還必須接受每年一度的定期復訓,由普通艙升至公務、頭等艙的升級培訓,提升乘務長的培訓等。
空姐,泛指民航客機上從事旅客服務的女性工作人員,年齡一般在20-50歲,身高1.63-1.75米,要求端莊、秀麗,具有空中服務方面的專業(yè)修養(yǎng)。
主要職責是在民航飛機上確保乘客旅途中的安全和舒適(例如為乘客供應飛機餐等餐飲),指導乘客使用機上安全設備以及在緊急情況下組織乘客逃離飛機等等。飛機客艙服務是民航運輸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了航空公司的服務質量。
空姐的職業(yè)生涯可分為四個階段:普通艙乘務員、兩艙乘務員、區(qū)域乘務長、主任乘務長。一般學員在完成相應的業(yè)務培訓后,可擔當普通艙乘務員。隨著飛行小時數的增加,個人資歷的提升,通過相應的考核,可提升為兩艙/頭等艙乘務員。頭等艙乘務員考核期滿后,可擔當區(qū)域乘務長,成績優(yōu)秀的區(qū)域乘務長經過考評委員會嚴格的考評后,可擔當主任乘務長,并可以獨立帶班執(zhí)行國際航班以及首長專機任務。
請介紹點空姐培訓的內容
個老空姐的回憶
馬洪志 來源:本網 時間: 2004-7-14
中國民航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可以說剛剛起步,1955年結束了中蘇聯合辦民航,開始獨立經營,建航初期的飛行隊伍,主要以“兩航”起義人員為基礎。1954—1955年之后,又先后從空軍調來幾批新中國自己培養(yǎng)出來的飛行員。如前任京局飛行大隊長張瑞靄、徐柏齡、尹淦庭等,以及一大批優(yōu)秀的正副駕駛員。他們的到來給民航飛行隊伍增添了新鮮血液。隨著祖國建設的需要,當時陸續(xù)開辟了十幾條國內國際新航線。提高空中和地面服務水平也成了新中國民航的重要工作。于是1955年底,中國民航局在市教育局的配合下,在全北京市各個中學里,秘密精挑細選地招收了新中國第一批空中乘務員,共計16名。加上原來復員到民航的兩名女戰(zhàn)士張素梅和寇秀蓉,共計18人。后被戲稱為新中國第一代空中十八姐妹。姐妹們經過嚴格的面試、政審和體檢,于1955年底正式錄用。
1956年初,我們這批空姐集中進行了半年的培訓。培訓的內容先地面,后空中,即地面服務知識如值機、配載、氣象、航行、運輸、旅客接送。禮節(jié)、服飾方面,則請了外交部禮賓司的同志來講課。接著上飛機進行實習,開始在本場進行隨機起降幾十個起落,以適應空中的反應。最初確實有幾個姐妹不習慣高空工作,在飛行幾十個起降后,臉發(fā)白、出冷汗、惡心嘔吐起來,使我們初步感受到了吃這碗飯的滋味。
經過幾個月的地面空中訓練,因工作需要有的姐妹陸續(xù)提前加入航班飛行了,如張素梅、馬洪志、石秀英等。接著根據全國飛行大隊的需求,進行了分配。北京管理處,由于航線多任務重,就分配了13人,即張素梅、寇秀蓉、李雅惠、馬洪志、郭兆賢、康淑琴、王紹琴、朱玉芳、石秀英、王竹報、張若蘭、沈倫、李淑敏。成都飛行隊兩人:苑月恒、李淑清。蘭州兩人:陳淑華、孔憲芳。廣州一人:宋淑敏。在飛行前,首批空姐統(tǒng)一制作了工作服,冬季是深藍華達呢西裝套裙,上衣有兩排帶局徽的銅扣,西裝裙及一條西褲、圓帽無沿,上有局徽,右袖上方有金線繡的特制標志(機長、副駕駛、機械員、領航員、服務員和報務員各不同)。穿半高跟黑皮鞋,長絲襪,圓領白絲綢襯衣,冬季外加一件海藍色呢大衣,也有兩排帶局徽的銅扣,加上短腰帶毛邊的深咖啡色皮靴。秋裝是灰色毛嗶嘰料子,夏季是較薄的凡爾丁淺豆沙色著裝,樣式同冬裝。除此以外,自己根據工作需要又自購了手提小皮箱,和上下班用的自行車。那時實行低工資標準制,我們飛行第一年為實習期,工資每月只有28元。一年后定級為44.5元。雖然1958年前吃空勤灶免費,即每飛行一個航班,按規(guī)定可以根據航線等級不同,有公里費收入,但每月的公里費必須要超過了30元才能領到,否則算補貼伙食費了,有時飛行少還得自己掏腰包。這樣每個姐妹都因做工作服而欠債。因為當時局里有個規(guī)定,按每個空乘的每月收入多少,個人得按收入的比例支付部分費用,其余部分才由公家付。所以,我在寫《中國第一代空姐》一書中寫道‘飛行三年,欠債三載’這的確是實情。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飛機及機上的供應同現在相比簡直是有著天壤之別。那個時期的飛機小,多半是蘇式前三點和后三點的伊爾-14和立二機型,旅客坐椅只有十幾個,最多有24個。飛機有兩個螺旋槳,飛行速度每小時300—420多公里,飛行高度4000多米左右。因為客艙不是密封的,飛高了會缺氧,總之受氣流影響很大。所以一遇到壞天氣,如雷電厚積云時,飛機則顛簸得很厲害,旅客也會因顛簸缺氧而嘔吐。加上飛行航程短,如從北京至昆明,中途要降落兩三個航站,沿途在太原、西安、重慶加油,上下旅客和貨物郵件裝卸。同時旅客及機組不能在機上用餐,而是在中途航站事先備好空勤灶及旅客的餐食。所以,那時飛行一天下來,機組累,空姐更累,旅客也不舒適。特別是飛西北航線,那里多是沙漠地區(qū),氣流很不穩(wěn)定,飛機就像在茫茫大海中飄搖,上下搖晃著與雷鳴電閃搏斗。飛行員如沒有高超的技術和豐富的飛行經驗,稍有判斷之誤,就會造成機毀人亡。我們這批空姐,多年來在飛機小,供應設備差的條件下得到了鍛煉,增長了為旅客服務的本領。所以盡管在這樣的情況下,特別是航路天氣不好的嚴重顛簸時,我們依然能來往于客艙,給旅客送去溫暖及真誠的微笑。例如,在遇到旅客因飛機顛簸而嘔吐時,我們則趕快拿掉嘔吐物,擦干凈被污染在旅客身上、椅上和地毯上的嘔吐東西,送來漱口水,擦手毛巾。根據每個旅客的需求打開或關閉通風、窗簾,為他們蓋上小毛毯?;蜃屄每蛡壬硖芍?,常常由于一人嘔吐而引起條件反射,致使其他旅客也嘔吐起來。盡管客艙里只有十幾二十幾個旅客,在只有一個空姐工作的情況下,往往也忙得不可開交,一天下來,累得筋疲力盡。甚至個別空姐也受不了,自己也吐了起來。如十六妹沈倫,飛行一天下來,自己就像大病一場,連腰都直不起來了。然而她卻沒有因為自己身體不適而影響服務工作。有一次飛某地遇到一位重病人,病人是用擔架抬上飛機的,由于機艙小,沒有床鋪只好將后艙(即旅客座位椅后)臨時放上擔架,讓這位旅客能躺下。一路上小沈不怕苦不怕累,一趟又一趟為她送水喂藥
,又在她潰爛的腹部和腿上藥清洗,以減輕她的痛苦,使之順利到達目的地。為此該旅客一再握著小沈倫的手謝了又謝說:“你這樣盡心盡力熱情為我一個重病人員服侍使我終生難忘?!笨傊谖业挠洃浿?,我們這批第一代空姐,在為中外旅客服務或包機上的工作中,從來沒受到過批評,而是表揚多,建議也不少。
一次我飛周恩來總理專機到柬埔寨訪問,由于金邊天氣炎熱,我們在飛機上穿的是夏裝,即那套淺咖啡色的西裝和白絲綢襯衣。下飛機后,晚上參加西哈努克親王的招待會,還是穿的這身衣服。所以陪同周總理訪問的外交部禮賓司司長余沛文同志,就曾建議我們應做幾件便裝,如中國旗袍等,他說這不光是禮貌問題,你們的穿著也代表著國家,代表著中國文化。
關于《國航委培飛行員》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