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赫魯曉夫在二戰(zhàn)時期還只是個弟弟。
赫魯曉夫于1894年4月17日出生在庫爾斯克州卡利諾夫卡的一個貧農家庭。赫魯曉夫在卡利諾夫卡學習4年后,因家境貧寒輟學,并在1908年歲父母搬
赫魯曉夫在二戰(zhàn)時期還只是個弟弟。
赫魯曉夫于1894年4月17日出生在庫爾斯克州卡利諾夫卡的一個貧農家庭。赫魯曉夫在卡利諾夫卡學習4年后,因家境貧寒輟學,并在1908年歲父母搬家到頓涅茨克,成為一名鉗工。赫魯曉夫青年時期表現(xiàn)出對政治的極高熱情,在為勒拿河大屠殺中遇害的金礦罷工者家屬募集善款后,其所在的工廠受到警方壓力,將其解雇。
隨后赫魯曉夫只得重新到魯欽科夫謀生,擔任礦工。一戰(zhàn)爆發(fā)后,赫魯曉夫因其是優(yōu)秀技工的原因,被免除兵役,并積極參加罷工和反戰(zhàn)示威游行。俄國爆發(fā)二月革命后,赫魯曉夫由于在魯欽科夫的工人階層中擁有威望,當選了當?shù)氐奶K維埃主席。
外國勢力懼怕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出兵干預俄國革命。1918年3月德奧聯(lián)軍出兵烏克蘭,赫魯曉夫在年底參軍,并很快成為蘇軍政委。烏克蘭黨委書記拉扎爾·卡罔諾維奇非常欣賞赫魯曉夫的才能,將其迅速提拔,成為其左膀右臂,到了1934年入選蘇共中央委員。在莫斯科期間,赫魯曉夫主要從事莫斯科的地鐵修建工作,并因此獲頒列寧勛章。1935年被任命為莫斯科州州委第一書記。
德國閃擊波蘭后,蘇聯(lián)與納粹共同瓜分波蘭。蘇軍于1939年9月17日進入波蘭東部,赫魯曉夫也隨軍前往。在1941年到1945年間,赫魯曉夫在蘇軍的最高軍銜是中將,主要是從事蘇軍的政委工作,在西方拍攝的《兵臨城下》中,這個工作是被黑得最慘的,負責在前線槍決投降的蘇軍,然而這不是事實。
(電影《兵臨城下》中赫魯曉夫的形象)
由于波蘭境內的烏克蘭少數(shù)族裔經(jīng)常受到當?shù)孛癖姷膲浩?,他們對入境的蘇軍夾道歡迎。赫魯曉夫的任務則是利用這種簞食漿壺的氛圍,積極展開思想工作,讓西烏克蘭人投票自愿加入蘇聯(lián)。在他的努力下,1939年11月1日,西烏克蘭宣布加入蘇聯(lián),赫魯曉夫在這過程中居功至偉。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發(fā)動入侵蘇聯(lián)的巴巴羅薩計劃。赫魯曉夫在基輔投入抗擊納粹的戰(zhàn)斗。他盡管只是蘇軍政委,但是其職權與司令平等,任何軍令都得經(jīng)過他的允許。斯大林在基輔戰(zhàn)役中采取的是寸土不退的策略,他命令赫魯曉夫所在的蘇軍西南方面軍死守基輔。在德軍的圍殲戰(zhàn)中,赫魯曉夫,布瓊尼,鐵木辛哥僥幸突圍。而在朱可夫的回憶錄中透露,赫魯曉夫此時對斯大林的策略是支持的,而赫魯曉夫則為自己辯稱是和布瓊尼的作法是為了防止德軍的包圍,直到鐵木辛哥來接手布瓊尼的位置。換言之,他只是為了能讓蘇軍堅守到蘇軍高層的接替交換后,才喪失蘇軍突圍的機會。無論如何,基輔戰(zhàn)役最后造成了蘇軍在677085人中只有150541人突圍,赫魯曉夫作為蘇軍政委也難逃此咎。
在1942年5月12日的第二次哈爾科夫戰(zhàn)役中,赫魯曉夫和鐵木辛哥共同領導64萬蘇軍投入此次戰(zhàn)役。在戰(zhàn)役初期,順風順水,然而到了5月17日,德軍從側翼發(fā)起鉗形攻勢,使蘇軍境況危急。斯大林還是拒絕撤銷反攻計劃,蘇軍最后被德軍圍殲,共損失26.7萬人,其中被俘20多萬。蘇軍西南戰(zhàn)區(qū)被解散,赫魯曉夫因此被召回莫斯科,鐵木辛哥被撤職。
赫魯曉夫并沒有遭遇處罰,而是屢敗屢戰(zhàn),繼續(xù)前往斯大林格勒戰(zhàn)斗。他主要是從事檢查蘇軍的紀律,戰(zhàn)備和士氣工作,并審訊德國戰(zhàn)俘,策反戰(zhàn)俘等。期間,他還和葉廖緬科一同提出一份反攻計劃,而蘇軍最后執(zhí)行的是朱可夫的天王星行動,并最終用斯大林格勒的蘇軍戰(zhàn)士成功牽制了德軍的有生力量,將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約36萬人包圍。
勝利的喜悅還沒多久,赫魯曉夫的兒子列昂尼德,在戰(zhàn)斗中殉國。然而關于列昂尼德的死因卻一直莫衷一是。有一種說法是列昂尼德被德國俘虜后,投靠了德國人。后來在斯大林的授命下,造蘇軍勝利后將其處死,赫魯曉夫曾懇求刀下留人,卻被斯大林拒絕。然而這種說法卻沒獲得驗證,在德軍對蘇軍戰(zhàn)俘的審訊記錄中沒有找到列昂尼德的記錄。后來列昂尼德的戰(zhàn)友查莫林中尉也承認他隱瞞了列昂尼德戰(zhàn)死的消息,他曾親眼看到列昂尼德的飛機在空中解體,他隱瞞事實真相是為了躲避此事為其帶來的連帶責任。然而列昂尼德的妻子卻沒因此躲過一劫,被判在勞改營服刑5年,她的女兒交由赫魯曉夫撫養(yǎng)。
1943年6月,赫魯曉夫隨軍參加了庫爾斯克戰(zhàn)役,有傳言稱,他在一名德軍的逃軍口中得知了德軍發(fā)起攻擊的確切日期,蘇軍因此獲得庫爾斯克戰(zhàn)役的主動權。然而這種說法很可能是他的傳記記者為其宣傳功績的夸大之詞,由于演義成分太大,世人不太接受這種說法。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庫爾斯克戰(zhàn)役取勝后,蘇軍成功收復基輔,赫魯曉夫也因此被任命為烏克蘭共和國的蘇共第一書記。
重返烏克蘭的赫魯曉夫,主要從事烏克蘭的戰(zhàn)后重建和糧食生產組織工作。他在烏克蘭推行的農業(yè)集體化時,遭到當?shù)孛癖姷目棺h和反彈。在基輔工作期間,赫魯曉夫積勞成疾,后來從感冒一度轉為嚴重肺炎。在一生的建議下,赫魯曉夫在康復后開始了在拉脫維亞的度假生活,直到1947年被召回莫斯科,并重新主管烏克蘭的工作。
總的來說,赫魯曉夫在二戰(zhàn)時期的工作中規(guī)中矩,沒有亮點也沒有重大過錯。他歸根結底也不是一名戰(zhàn)將,更多的是從事蘇軍思想教育的文職工作。術業(yè)有專攻,這也就決定了他在二戰(zhàn)史上沒能獲得更高的歷史地位和軍功。
硬朗帥哥發(fā)跡前先說題主的一個小BUG啊,那年月的毛熊怎么可能有總統(tǒng)這么不蘇維埃的東西,那是戈地圖的杰作,不能扣在赫魯曉夫頭上。赫魯曉夫的準確職務是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兼部長會議主席,這是萬萬不能搞錯的。
至于這老兄在二戰(zhàn)時干了啥就有點說來話長,這個優(yōu)秀技術工人出身的前硬朗帥哥(是真的帥過)在1929年之前政治成就很一般,只是烏克蘭地區(qū)的組織部長而已。已經(jīng)33歲的他似乎也看不到什么向上晉升的希望,直到拉扎爾·卡岡諾維奇把他帶到莫斯科,進入斯大林工業(yè)學院接受繼續(xù)教育。
雖然這個學渣壓根就沒能畢業(yè),但在學校里他遇到了一個叫娜杰日達·阿利盧耶娃的女孩,那女孩很崇拜他。額......別誤會,他倆并沒有發(fā)生超友誼關系,否則這個前硬朗帥哥基本活不到二戰(zhàn),因為那丫頭是斯大林的媳婦。
朝里有人好做官有了強力枕邊風的支持,赫魯曉夫開始青云直上,1938年1月28日他成了烏克蘭的書記。在44歲的年紀成為牧守一方的大員,而且還是烏克蘭這樣的重要糧食基地,斯大林對他的器重可見一斑。
1939年9月17日,毛熊和德棍開始瓜分波蘭,這老兄隨軍隊去了波蘭。當然,他主要不是為了打仗,那時候波蘭手里還有西烏克蘭地區(qū),這貨的任務是幫助西烏克蘭人民投票,“自愿”加入蘇維埃大家庭,他成功了。
之后他雖然還是烏克蘭的書記,但巴巴羅薩行動開始前的大量時間都待在莫斯科,據(jù)這貨回憶錄說,是在陪伴對抵抗元首失去信心的斯大林。從種種跡象表明,那個鋼鐵巨人在戰(zhàn)前確實有一段迷茫期,他說的可能是真的。但也側面看出斯大林對這貨的親密,雖然更大的可能是拿他當小丑。
上頭有人不頂罪1941年6月22日德棍發(fā)動進攻時,這貨已經(jīng)回到基輔了,成為戰(zhàn)時政治委員。他的權力等同戰(zhàn)區(qū)司令,沒有他的簽署任何命令都不能發(fā)布。我們都知道基輔戰(zhàn)役毛熊輸?shù)臉O慘,60多萬小熊被抓了俘虜。
在如此險惡的情況下,這老兄居然還能跳出包圍圈,當真有如神助。更扯淡的是作為主官之一的布瓊尼被解職,他還屁事沒有,斯大林壓根沒找他麻煩。戰(zhàn)后的花式甩鍋歲月中,他把鍋甩給了斯大林,說是斯大林讓死守的,然而老實人朱可夫卻認為,是他告訴斯大林能守住的......
丟了基輔以后他又作為政治主官參與了哈爾科夫反擊戰(zhàn),結果自然是又被德棍給糊了一臉。這次他連鍋都沒法甩,因為這個反擊計劃就是他和鐵木辛哥提出來的,已經(jīng)被坑成SB的斯大林表示這次不能再讓軍方單獨背鍋了,你丫自己看著辦吧!
悲喜交加的斯大林格勒已經(jīng)愁成光頭逗逼的赫魯曉夫被派去了斯大林格勒,在哪里他將迎接一生最輝煌的時刻。吐槽機得說那部叫《兵臨城下》的電影把他黑得夠嗆,事實上這貨在斯大林格勒并不是驅趕士兵送死,又安排人機槍掃射逃兵的混蛋。
整個戰(zhàn)役中他幾乎一直奔走在前線,做宣傳動員、審訊俘虜、檢查裝備、鼓舞士氣,好幾次差點被炸死。咱們可以黑毛熊很多操蛋事兒,但必須得承認他們不缺乏勇氣。戰(zhàn)役后期這貨甚至和葉廖緬科搞出一份反攻計劃,雖然之前朱可夫就在籌備“天王星行動”了。
然而就在他享受戰(zhàn)役勝利的榮光時,一個悲傷的消息傳來,1943年3月11日,他的兒子列昂尼德戰(zhàn)死。關于列昂尼德的死有很多謠言,最經(jīng)典的是被俘后投降了德國,戰(zhàn)后被斯大林處死,但沒人在德國人的戰(zhàn)俘審訊記錄中找到任何痕跡,那只是個謠言。
事實上列昂尼德的戰(zhàn)友查莫林中尉承認過親眼看到他的飛機解體,一個為國犧牲的軍人,不應該承受這樣的侮辱。而整場戰(zhàn)爭中,斯大林的兒子、米高揚的兒子都付出了生命,在控訴毛熊毫無人性的同時,也得承認他們的沒有人性包括家人。
勝利之后打完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后,赫魯曉夫又參加了慘勝猶敗的庫爾斯克戰(zhàn)役,還在回憶錄里給自己加了點戲份。1943年11月,他隨蘇軍收復基輔,結束了自己的軍事生涯,就地展開烏克蘭的重建工作。
烏克蘭的重建讓這貨在軍事聲望的基礎上又收割了一波民眾聲望,奠定了未來問鼎權力核心的基礎。同時在這階段他也表現(xiàn)出一些逗逼式的憐憫,讓他在整個毛熊體系里有點另類,比如大饑荒時期發(fā)電給斯大林求情發(fā)放供應卡,保障基礎民生。
被臭罵一頓后繼續(xù)死皮賴臉的跑莫斯科去跟斯大林軟磨硬泡,最終他拿到了食品援助,卻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一直到1949年才再次被招回莫斯科,接近權力核心。
以上就是光頭逗逼赫魯曉夫在二戰(zhàn)中的經(jīng)歷,和當時的蘇聯(lián)一樣,有極其丟人的被按地上反復摩擦,也有咬緊牙關后的輝煌勝利??傮w來說,這貨算是正常履行了自己的職務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