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大飛機制造難度》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本文目錄一覽:
1、飛機越大越安全?飛得越高風險越大?真相究竟是什么?
2、C919六架試飛機圓滿完成試飛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大飛機制造難度》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 1、飛機越大越安全?飛得越高風險越大?真相究竟是什么?
- 2、C919六架試飛機圓滿完成試飛任務!中國自己造大飛機究竟有多難呢?
- 3、c919大飛機難在哪
- 4、中國C919大型客機完成全部試飛任務,國產民航的技術難點在哪?
飛機越大越安全?飛得越高風險越大?真相究竟是什么?
飛機越大越安全?飛得越高風險越大?真相究竟是什么?首先說說大飛機可能比小飛機更的部分。大飛機擁有更長的機身和翼展,在飛行過程中,氣流對飛機的影響會更小一些,也就是說,大飛機因為氣流原因造成的事故概率會比小飛機相對小一些(事實也是如此,起降時,下?lián)舯┝鲗τ谛★w機是致命的,很難有機會改出,大飛機相對好一點)。備份,一般大飛機。設計上會比小飛機多一個備份,比如747的方向舵就是兩層,之前有過下層方向舵卡死,但是上層方向舵還能動的,并且成功迫降的例子,但是737這類小飛機就沒有了,而且之前還因為方向舵卡死,摔了2架,(美航427號和聯(lián)合585號),一般大飛機都是飛洲際航線居多,機師也會有備份。
分開再說幾點吧,其實很多朋友關心發(fā)動機失效墜機的,據(jù)我所知,因為發(fā)動機失效造成的有乘客罹難的事故非常少。根據(jù)之前《空中浩劫》的數(shù)據(jù),機師失誤的占了80%以上,另外15%是飛機結構存在問題,1%是飛機設計有缺陷(參考DC10),失去動力出的占比大約就是2%左右,還有2%就是被導彈打下來這種。目前任何一款新飛機要想飛,就必須要通過FAA的測試,取得FAA的適航證,其中有一項ETOPS 180測試就是,雙發(fā)飛機半數(shù)發(fā)動機失效和多發(fā)飛機雙發(fā)失效的備降能力,測試要求,雙發(fā)飛機單發(fā)失效,需要有飛到備降機場再+60分鐘的飛行能力(目前新研制的雙發(fā)客機都甚至具備單發(fā)起降和巡航的能力),多發(fā)飛機雙發(fā)失效必須要能夠飛180分鐘。所以不必擔心發(fā)動機失效的問題。
其實飛機的安全性,不是看飛機大小,而是看飛機的設計是否合理,設計合理的飛機,只要不是爆炸解體,一般都還有挽回的機會,但是設計就有問題的飛機,即便是大飛機也沒什么用,比如麥道家的飛機,雖然很大,但是摔的比較多,比如DC10摔的數(shù)量快趕上737了(737基數(shù)大,截止2018年4月,已經生產了超過了10000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飛機之一)。還有提到了小飛機技術比大飛機落后的這種言論,空客A350的技術比A380更先進,787的技術比747更先進,即便是最新的747-8的技術也是來自787上的。每一款飛機只要的同一年代的,都是最新的技術,沒有大飛機技術比小飛機先進這種說法。
C919六架試飛機圓滿完成試飛任務!中國自己造大飛機究竟有多難呢?
C919六架試飛機圓滿完成試飛任務!中國自己造大飛機究竟有多難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飛機,如果建造的體積變大,那么對于飛機的綜合要求就會有更大的條件要求,不管從。高科技的材質或是一些新型的材料上,都需要非常大的幫助,才能夠使飛機整體的油耗減弱,而且在飛機中的每一個小小的部件就決定了細節(jié)的成敗,所以小部件的設計和銜接都是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和精準度、嚴密性。所以在研發(fā)一個大型的飛機,設計和加工的要求是非常嚴格,而且一些重要的部件,才使飛機的發(fā)動機上需要解決的難題,這也是中國想要制造出大飛機的一個重要的難題。
我國已經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研發(fā)中國的航空發(fā)動機所需的部件,但經歷了這么長的時間,中國也在逐漸的掌握一些技術,而這個技術也在不斷地成熟長大,所以經歷60年的發(fā)展才能夠掌握技術,由此可見,飛機領域的難度有多么的大。想要研發(fā)出一個自己的飛機,首先研發(fā)的成功就需要看投入使用的狀態(tài),而且也需要經過一個非常漫長的試飛過程和調試過程,在不斷的檢查完善之下,才能夠進行飛機的運用,而且也需要進行不斷的試飛起降,在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和跑道上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夠打造出一款技術過關的發(fā)動機,從而有利于中國制造出自己的飛機。
我國想要產國產飛機也需要非常高的造價,而且供氣也非常漫長,這種成本其實是無法承受的,因為成本非常高啊,而且整體的飛機的造價也會得到提升,這樣就會在國際的同類型的飛機競爭的時候出現(xiàn)一些缺乏競爭力的問題,但是我國的科研人員也在不斷的努力研發(fā)設計,也用了一定的時間攻克了難題。我國也告別了從國外的航空制造公司進口一些飛機的發(fā)動機或零件。而我國能夠真正的實現(xiàn)飛機的自由建造和技術的自主性,是我國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而且如果我國主動的掌握了飛機的研發(fā)和建造,這對于提升我國的國際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也能夠展現(xiàn)出中國實力。
c919大飛機難在哪
1、大凡工業(yè)產品,越大越困難,例如載重幾噸的卡車很容易制造,但是載重幾十噸,上百噸的卡車,中國也只能進口。飛機也是如此,載重幾噸的運輸機(運12)中國能研制,大一點的中國只能仿制(運8),但是載重40噸的運輸機(伊爾76),世界上也只有3個國家能造。(歐洲、美國、俄羅斯),中國是第四個(運20)。
2、C919此類大飛機制造,需要大量金錢合計技術,除了大國,沒有人能掏得起錢。同樣的,大型運輸機制造,需要研發(fā)不斷檔。運10就是研發(fā)斷了檔。另外,換需要技術支持,尤其是發(fā)動機。中國就是缺了發(fā)動機。
3、研制大飛機,還需要基礎學科,例如精密加工技術、空氣動力學、高新材料、航空電子等等,說實在的,研究大飛機遠比研制火箭、衛(wèi)星困難幾十倍,研制火箭,印度、以色列之類國家也能勉強成功,但是研制大飛機,以色列類國家研制100年也不會成功的,因為其根本不具備研制的條件和能力。
難處如下:商用大涵道比發(fā)動機,世界上只有3個公司能生產,普惠、羅羅、通用。
起落架最好的是利勃海爾,如果不用外國的,要重新研制,就很麻煩。例如協(xié)和飛機,多次事故都是因為輪胎出了問題,從而退出市場的
最難之處在于要絕對安全,無論出什么安全問題,對于C919都是災難性的!
中國C919大型客機完成全部試飛任務,國產民航的技術難點在哪?
首先技術難點是承擔驗證客艙、燈光、外部噪聲等相關科目的試飛任務。C919是我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噴氣式干線客機。正式研制,是我國16項重大科技項目之一,飛機采用單通道窄體布局,基本型可搭載158名乘客,相當于國際航空市場上最常見的空客320和波音737。C919長近39米,翼展近36米,比同類型飛機略大。
其次是單機裝配周期縮短。C919飛機106從浦東機場第四跑道起飛。完成30個測試點后,返航,順利降落浦東機場,圓滿完成首飛任務。按照計劃,106飛機主要C919大型客機項目堅持“穩(wěn)中求進、安全發(fā)展、高質量發(fā)展”的總體基調,104、105、106架陸續(xù)投入試飛。
再者是對機身對接的要求已經提升到了毫米級,給工作帶來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就這樣,C919從幾百萬個零部件變成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民航客機。中國C919大型客機的各項驗證試驗也全面展開:自主研發(fā)的常態(tài)控制律取得突破,通過試飛驗證;國內首次完成基于FAR25-121修正的臨界冰型確定;機翼防冰在國內首次完成風洞試驗,填補了國內模擬結冰防冰試驗的空白。
要知道的是C919大型客機機身結構全長38.9米,翼展35.8米。平尾及相關部件的九大部分,前機身與中機身的對接是總裝的第一步。航電系統(tǒng)測試和適航取證同步開展,力爭年底前完成首架飛機機身結構對接工作。2015年,我們將進入機載系統(tǒng)安裝、是全機集成調試等挑戰(zhàn)更大的發(fā)展階段的第一次飛行。
關于《大飛機制造難度》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