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第32屆國際航空科學大會》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本文目錄一覽:
1、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是
2、中國航天英雄楊利偉得簡介是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第32屆國際航空科學大會》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是
顧誦芬。
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顧誦芬是殲8、殲8Ⅱ飛機的總設計師,他作為我國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主持建立了我國飛機設計體系,致力于推動中國航空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
人物介紹:
已經91歲的顧誦芬院士見證著新中國航空工業(yè)從創(chuàng)立到強大的70載春秋。1956年,新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室在沈陽成立,顧誦芬參加工作后接受的第一項挑戰(zhàn)就是中國首型噴氣式飛機殲教1的氣動力設計。顧誦芬潛心學習研究國外資料,最終提出了亞音速飛機氣動參數設計準則和氣動力特性工程計算方法,出色完成了殲教1飛機的設計工作。
1958年7月26日,殲教1飛機首飛成功,這是中國航空工業(yè)由飛機修理、仿制進入自行設計噴氣式飛機的開端,標志著中國航空科研躍上一個新的臺階。
1964年,中國開始研制殲8飛機,這是我國自行設計的首型高空高速殲擊機。顧誦芬作為副總設計師負責殲8飛機的氣動設計,后來全面主持殲8的研制工作。他帶領設計部門與風洞試驗單位聯合攻關,在國內第一次創(chuàng)建了戰(zhàn)斗機的噴流影響試驗方法。
中國航天英雄楊利偉得簡介是怎么樣的?
楊利偉
楊利偉,男,漢族,1965年6月21日出生于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 大學文化程度,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特級航天員。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1]、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2]。
歷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tǒng)副總指揮,中央候補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代航天員,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楊利偉在原空軍部隊安全飛行1350小時之久。[3]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象征著中國太空事業(yè)向前邁進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4-5]
人物經歷
航天旅程(12張)
1983年,楊利偉考進了空軍第八飛行學院。
1987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分配至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做飛行員。1988年被授予空軍中尉軍銜,198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5年9月,載人航天工程指揮部獲中央軍委批復,從空軍現役飛行員中選拔預備航天員。1997年4月中旬,他在臨床醫(yī)學、航天生理功能指標、心理素質的測試中都達到了優(yōu)秀,成為其中的一員。
1998年1月,他和其它13位空軍優(yōu)秀飛行員一起,成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由于航天員大隊隸屬總裝備部,在當時改為陸軍,由空軍少校軍銜改為陸軍少校。2000年晉升中校軍銜,認真努力,孜孜不倦。
楊利偉在訓練中
2003年07月,經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選評委員會評定,具備了獨立執(zhí)行航天飛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級航天員資格。時為中校軍銜。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他和技術專家的創(chuàng)舉使得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10月15日,晉升上校軍銜。10月16日,楊利偉成為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2004年春節(jié)前后,晉升大校軍銜。[7]12月09日,楊利偉獲香港中文大學頒發(fā)榮譽理學博士學位。[5]
2005年,楊利偉出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tǒng)副總指揮。[8]
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9]
2008年07月22日,晉升少將軍銜。11月17日在海南省文昌中學的百年慶典上擔任文昌中學榮譽校長。[10-11]
2010年02月3日,宿州學院聘請他為名譽教授,3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12]5月15日,他被吉林大學聘請為大學生人生導師。
2011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2013年03月24日,楊利偉獲澳門科技大學頒發(fā)榮譽理學博士學位。[13]
2018年04月23日,楊利偉出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14]
2018年07月12日,楊利偉卸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15]
2019年10月,獲聘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2]
所獲榮譽
楊利偉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公民(2003年10月15日),在他之前,美國有四位華裔航天員曾進入太空。
楊利偉身著宇航服(7張)
2003年11月07日,楊利偉從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江澤民手中接受了“航天英雄”的稱號,在人民大會堂獲得了獎章和證書。[4]
2004年02月12日,榮獲200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2]
2005年03月16日,小行星21064以楊利偉命名。[23]
2008年07月22日,被授予少將軍銜[10]。[10]
2008年08月06日,奧運火炬開始北京市傳遞航天英雄楊利偉跑首棒。[24]
2008年11月第四屆中國航空航天月桂獎獲得月桂獎特別獎。[25]
2009年9月14日,他作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受到中共中央全體常委領導同志接見。[4]
2010年10月31日,入選《2010首屆王順利百年中國人物榜》。[4]
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協(xié)會第27屆年會在北京閉幕,中國首位飛向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被授予列昂諾夫獎。[26]
2017年10月27日,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空間科學獎章”。[27]
2018年1月25日,同聶海勝、費俊龍、景海鵬、翟志剛、劉伯明、陳冬、鄧清明、張曉光、劉旺、劉洋、王亞平等11名航天員被中央宣傳部授予航天員群體“時代楷模”榮譽稱號。[28]
2019年4月,受聘為首屆航天公益形象大使。[29]
外界評價
楊利偉出席社會活動(10張)
2003年香港《大公報》發(fā)表社評《楊利偉旋風熱動全城》,社評:楊利偉是這次“神舟”5號飛船成功載人航天的標志和代表。從楊利偉的表現,人們可以看到今天中國精英一代的崛起,看到他們的質素、智慧和表現,看到深化改革開放的成果,看到國家未來光輝遠大的前景和希望。[30]
戰(zhàn)友評價楊利偉:愛鉆研肯奉獻。[31]
媒體評“沒看到長城”的楊利偉的另一種勇氣:楊利偉做為中國太空第一人,具有敢于探索、不怕犧牲的勇氣;而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另一種勇氣———實事求是、實話實說的勇氣。[32]
航空科學技術是核心期刊嗎
不是核心的,查出來的結果顯示當中,沒標注是核心。
如果是核心的話,在核心刊那里會標注的。
關于《第32屆國際航空科學大會》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